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區營造與區域發展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108-1 
授課對象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授課教師
彭立沛 
課號
BICD5068 
課程識別碼
610 5103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生傳418室 
備註
初選不開放。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6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1BICD506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台灣社區發展工作,始自1960年代,推行基礎工程建設,改善生活品質,是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生產福利政策;而社區營造,則是始自1990年代,強調社區意識與認同,由下而上,由社區自發的文化政策。現已成為各部會與各級地方政府重視的社區營造運動,然形式的民眾參與使得社區營造不免流於口號式的動員,甚至這些建設成果不是居民所需求。近來地方創生政策強調偏鄉吸引人口洄游、青年就業及在地企業投資等活化策略,關心的空間尺度與社會經濟層面,都從社區拉到區域的發展,故我們可以從社區營造與區域發展的基本教育與實踐做起,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課程目標
本課程強調認識社區,介紹社區與區域研究的基本學理,輔以主題與案例闡釋。此外本課程強調走入社區,選定新北市坪林區的七個社區作為田野場域,透過公眾參與式的地理資訊系統工作坊,與居民面對面了解社區營造與區域發展的真實世界。除了訓練與居民面對面溝通的基本素養外,更加強田野資料收集與彙整能力。期望同學透過社區實地體驗,建立對社區問題的觀察、批判、探究與傳播能力。 
課程要求
1. 平時成績佔20%、期中工作坊籌備會報佔20%、期中考及田野議題討論佔20%、期末發表20%、期末書面報告20%。
2. 田野工作坊之社區參與為本課程學習之必要條件,配合社區作息,將會利用周六或周日上課,同學必須配合到課。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每週一 09:00~11:00 
指定閱讀
(1)老師自編講義。
(2)Jankowski, N., Prehn, O. and J. Stappers, 1992, The People's Voice: local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Europe(ed.), John Libbey & Company Ltd., London.
(3)Robinson, J. W. and G. P. Green, 2011,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ory, practice, and service-learning, SAGE, London.  
參考書目
(1)Fuller, L. K., 2007, Community Media(ed.),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2)Howley, K., 2010, Understanding Community Media(ed.), SAGE, California.
(3)Phillips, R. and H. R. Pittman, 2009, 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ed.), Routledge, New York.
(4)吉野正治著、陳湘琴譯,2008,《寫給一般民眾的社區總體營造》,臺北:詹氏。
(5)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臺北:遠足文化 。
(6)李永展,2012,《永續國土、區域治理、社區營造:理論與實務》,臺北:詹氏。
(7)Duraiappah et al., 2012, Satoyama-Satoumi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of Japan,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
(8)西村幸夫著、王惠君譯,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臺北:遠流 。
(9)拉吉帕特爾著、葉家興等譯,2009,《糧食戰爭》,臺北:高寶。
(10)柴田明夫著、孫玉珍譯,2009,《糧食爭奪戰》,臺北:商周。
(11)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惠美子編、張瑋琦譯,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臺北:
品度。
(12)西村幸夫著、蕭照芳等譯,2010,《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臺北:天下雜誌。
(13)Urry, J.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臺北:國立編譯館。
(14)Diamond, J.著、王道還、廖月娟譯,1998,《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臺
北:時報出版。
(15)松永安光、德田光宏編著、林詠純譯,2018,《地方創生最前線》,臺北:行人。
(16)木下齊著、張佩瑩譯,2017,《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
則》,新北:不二家。
(17)木下齊著、林書嫻譯,2018,《地方創生戰鬥論》,臺北:行人。
(18)木下齊著、張佩瑩譯,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二十八則生存智慧》,
新北:不二家。
(19)神尾文彥、松林一裕著、王榆琮譯,2018,《地方創生2.0》,臺北:時報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20% 
(1)由助教紀錄上課中每個人的參與、互動和討論的次數。小組回答一次各組員加2點、代表回答的組員加3點,個人回答加1點,每週個人累計最高5點。期末時助教會將累積總點數換算為20%的平時分數。 (2)出席率採抽點方式評量:按國立臺灣大學學則第四章請假、曠課、扣分規定計分。 
2. 
期中考及田野議題討論 
20% 
期中考、小組提出田野議題構想 
3. 
小組工作坊籌備會報 
20% 
小組互評、老師評分各佔10% 
4. 
期末發表 
20% 
期末小組發表 
5. 
期末報告 
20% 
期末小組發表修改後的書面報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1  課程介紹、訂定課堂規則 、問題診斷、分組 
第2週
09/18  社區與區域的概念:分享社區生活經驗 
第3週
09/25  社區與區域發展的概念  
第4週
10/02  PPGIS概念與基礎技術學習 
第5週
10/16  田野資料蒐集與彙整 
第6週
10/09  社區與區域相關的學理 
第7週
10/23  生態與社區 
第8週
10/30  專題演講:曾旭正 教授 講題: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 
第9週
11/06  期中考及田野議題討論 
第10週
11/13  田野工作坊籌備協調會報(一) 05 09 
第11週
11/20  田野工作坊籌備協調會報(二) 08 10 
第12週
11/27  田野工作坊籌備協調會報(三) 01 02 03 
第13週
12/04  田野工作坊籌備協調會報(四) 04 06 07 
第14週
12/11  食農與社區 
第15週
12/18  觀光與社區 
第16週
12/25  期末發表:邀請區長及外賓講評 
第17週
01/01  國定假日:元旦 
第18週
01/08  繳交期末報告